2013/03/12

物品的價值在於用了它,而不是擁有它 - 斷捨離


最近看了『斷捨離』這本書,主要在講述『人』與『物品』間的關係,我覺得這是可以自己動手做,而且很快就會有效果的。

整理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:

觀念

  1. 『物品的價值在於用了它,而不是擁有它』,放著不用反而是一種浪費,甚至還會腐蝕你的周遭 (生存空間、心情、打掃時間...)
  2. 物品跟人的生理、心理是相關聯的,影響的層面包括了健康、安全、心情、自信心…甚至是運氣
  3. 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,單一時間能用的物品數量就是那麼多,大部分的時候都太貪心了
  4. 三種『捨不得丟』的人,性格與其表徵:
    1. 逃避現實:在外停留的時間居多,並非忙碌才不在家,而是不想在家而忙碌。不敢面對自己,因為害怕而為自己找藉口
    2. 執著過去:將情感寄托在物品上,任何物品都當作自己的珍藏。給人活在過去的感覺
    3. 擔憂未來:儘管生活上購買東西已經很方便了,但我們還是有「囤貨」的習慣,造成過度購買,何不等到真正需要的時候再來買。庸人自擾,擔憂自己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,這是最多人的一種
  5. 人要活在『當下』,不要活在過去,也不要過度擔憂未來
  6. 『捨不得』跟『可惜』是你最大的敵人,捨不得用、捨不得送、捨不得丟,不要把太多情感賦予在物品上面,情感應該是對人付出才是
  7. 如果一件衣服穿在身上都會讓你覺得不自在、沒自信、不舒服,為何還留著?自以為塞在櫃子某個深處就不浪費了,心想著有一天我應該會再穿到它。
  8. 辛苦賺錢買了的東西,當下的價值是100% 卻捨不得用,等到某天要用的時候,它的價值可能只剩 60%,這才是真正的浪費(食物過期、衣服過季、當下快樂的感覺也褪去)
  9. 有個東西一直被我們忽略:生存的空間,東西堆太多就會佔據生存空間。別以為東西越多就是越富有,超過一定的程度就有反效果
  10. 東西變多的時候,不是去買櫃子/箱子來裝,應該檢視一下是不是有不需要的東西,重『質』不要重『量』
  11. 一個家的功能不不該只是安全庇護,待在裡面應該要有跟待在旅館一樣的舒適、放鬆,更進一步有溫暖與愛
  12. 整理是把東西擺整齊、收納起來、放到看不見的地方,但斷捨離的精神不是整理,是把不需要的捨棄掉,剩下的東西不多,自然也整齊了起來,連打掃時間都縮短了

做法

  1. 物品處理的 cycle:
    1. 自用:把最適合、最好的拿來用,並免除多餘的
    2. 送人:為物品找到適合的對象也是很開心的,也能增進彼此的情感
    3. 變賣:換取一些金錢,不無小補
    4. 回收:資源回收、舊衣回收、傢俱回收,都有對應的管道
    5. 丟棄:上述都不行的話,這物品的剩餘價值也不多了
  2. 把同樣的東西擺在一起,挑出最好了幾樣,並拿來用,剩下的淘汰
  3. 判斷是否購買/丟棄的依據:喜好程度、使用頻率、條件。(先跳脫價格)
  4. 分批丟棄,第一步先找出不能用的(壞掉的、發霉的),第二步找出可以用但用不到、不需要的… 最後留下來,就會是自己真正喜愛的、需要的
  5. 物品的收納要以方便拿取為主,否則漸漸的又會凌亂起來。但物品太多時,怎麼收納都不方便
  6. 『三』是我們的好朋友,是一個腦袋可以負荷的數字,分三類、分大中小三種、分三層、三格…
  7. 『七五一總量控制』,看不見的收納最多放七成(留物品通道),看得見的收納放五成(美觀),展示櫃只放一成(精品)
  8. 買東西寧可買貴也不要多買,大賣場的『單價便宜』只是一種銷售策略,往往『總價』還是買過頭了,要清楚知道這次買東西的目的是什麼,不要因為便宜就買
  9. 一個好的東西價值是有可能大過三個普通的東西,雖然貴了些,但如果是自己真的很喜愛的我會買,而且貴的東西大多會保值

結論

  1. 物品的價值是靠『人』來彰顯,用了才會發揮它的價值,而人也因為『物品』的裝飾,整體都提升了,彼此相輔相成
  2. 漸漸會培養出精準的眼光與果斷力,下次在逛街的時候,就會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不會因為衝動而買了不必要的東西
  3. 東西少一點、簡單一點,生活也輕鬆一點,斷捨離能為你帶來長時間的快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